欢迎访问 丹石艺术网 官网 专注艺术传承交流平台
关注官方微信
获取更多资讯

拔帜书坛合有传

时间:
2018-12-21 14:19:27
来源:

摘要:四十多年的的教学生涯,近七十年的研习书法历程,使熊任望先生集学者诗人、书家于一身,在诗、书创作为面进行了深入的探求,为我国当代书法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拔帜书坛合有传
                                       ——熊任望先生其人其书


□刘德彪 吴磐军
        四十多年的的教学生涯,近七十年的研习书法历程,使熊任望先生集学者诗人、书家于一身,在诗、书创作为面进行了深入的探求,为我国当代书法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先生原名人望,一九二五年出牛于江苏靖江一个书香世家。高祖是请著名舆地学者、文学家李兆洛的入室弟子。曾祖、祖父皆能书,父并擅诗。家藏碑帖法书甚富,为学习书达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先生四岁开始学书,稍长,在小学、中学课程外,读“四书五经”、古文辞。青年时,就读于金陵大学,院系调整后入南京大学。毕业后曾在中央音乐学院、河北文化学院、河北戏剧学校任教。现为河北大学中文系兼艺术系教授。1950年代,先生学书得胡小石先生指导。1960年代,师事郑诵先、王传恭先生。一生苦学,碑帖兼容,在广泛继承的基础上,颇多创获。
 
        关于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先生有两句自理自律的话:“不创新何必继承,不继承何以创新。”他在继承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小楷宗魏晋,大楷学南北朝、唐,行书上溯魏晋,兼能旁通篆隶。为避免食古不化和哗众取宠,先生提出“学古毋为假佐,标新贵有真知”的主张。他有着极强的主体意识,力求在书法创作中表现“自我”。“舜,人也;予,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这种睥睨古今、卓尔不群的独立人格,是他的书法得以独树一帜的精神来源。
 
        先生的成就,最为突出的是草书。他对孙过庭《书谱》、王羲之《十七帖》以及旭、素草书的研习,非一日之功。除此之外,还得力于柳公权的用笔和李北海的体势,先生将诸多精华同炉共铸,形成了昂扬飞动、豪迈激越的独特风格。收入《当代书法家精品集•熊任望卷》中的李白《将进酒》长卷,是他草书的代表作之一。其伟岸如松柏之立高山,浩荡似江河之入大海,情酣意畅,得心应手,观者叹为当世杰构。
 
        先生善擘窠行书,所写牌匾气魄宏大,为时所重。即使临《兰亭》,也突破固定式,展为五米长卷,迥异于古今任何书家临本。为此,先生曾戏作七绝一首示书友:“真真假假说《兰亭》,反复临摹各自矜。我也效颦书一过,何如请问赵吴兴。”自负之情,溢于言表。先生少是在魏碑上下过苦功,所作魏体,受到同道好评,最近则在楷书上另辟蹊径。对联“鼓腹饮河成鼹鼠,息心期海戒鸾凰”,代表了他楷书的新面貌,其中不难看出唐人的法度和南北朝的风韵。先生常说,唐代以后无楷书,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试看写自己的楷书呢!唐人楷法已登峰造极,没有过人的胆识和深厚的功力,要想在楷书上创新无疑是空想。先生拙厚峭拔、雍容大度的楷书,称得上是理性的追求。
 
        书法本于法,但法的极致是“无法”。在诸体兼能,各法皆备之后,有必要突破“法”的藩篱,向“无法”的境界升华。先生在诗中说:“诗书本无法,从心所欲即玑珠。兴来如临洛水,惊鸿游龙宓氏姝。兴去烟消云散,见狂且不见子都。乌鸦凤凰同是鸟,何必问高飞低翔人霄无……”到了“无法”的境界,到了不必问“涂鸦”和“凤舞”孰高孰低的境界,便到了诗书创作的“自由王国”了。近来,先生正从简牍帛书和敦煌遗书中吸取营养,企图跳出书法的第二阶段——造作,向第三阶段——自然迈进。
 
        看熊先生的书法,善鉴者自会发现,其书法造诣与学养密切相关。先生在学校讲授古代文学,是先秦文学研究生导师、楚辞专家,从他发表的许多楚辞论文中可以看到,对《九歌》《招魂》等篇的研究,都有超越前贤的地方。其书法集中,有一组以《楚辞》为题材的作品,典型的表现出学者、诗人、书家三位一体的特点。作品的主体分别以篆隶、真、草书写,边题则是有关“楚辞”的自作诗。如果不是在学术上有突出的成就,在诗歌创造上有横溢的才华,单凭书法技巧,是不能创造出这样形象奇特雄伟、内涵博大精深的作品的。
 
        先生作诗,古风、律绝各擅胜场,新诗也偶尔为之。律绝多情意深沉,如《与友人游白洋淀》,表面上全是白描,只有熟读《诗经》《楚辞》的人,才能洞悉其中幽微。古风则善于表现豪情壮志,上下千年,纵横万里。诗跨越时空,大气磅礴,书雄强纵逸,超群绝伦,堪称双绝。可先生仍屡感缺憾,其严于自责到了十分苛刻的程度。先生说:“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不能前进,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也不能前进。”他就是这样在不断自我否定中前进着。纵观当代善草者,似乎带有某种地域特色。先生独步太行,颇多慷慨之气,代表着异于其他地区的燕赵风骨。地域性愈强,愈具有全国性;民族性愈强,愈具有世界性。颇有意味的是,先生书风豪放,而其在扬州工作的胞弟百之先生却恪守婉约。百之师林散之先生的草书特点是古朴、闲雅,而任望先生的草书则热情奔放。同是喝长江水长大的,为何书法的风格有如此大的区别呢?优点不同,缺点亦异。散之先生"点画多垂下,少振发,时见凋疏之象”(骆恒光《晏如阁论书》),而任望先生却是“笔多姿纵,失之粗率;提按每失控,流于芜杂”(书法集《自序》)。除个人秉性和生活经历不同外,常年所处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环境,无疑有着巨大的影响,这一点,从先生的草书《述怀》诗可以得到印证。
 
        近年来,先生除了继续向优秀传统学习,认真进行创作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书法教育上。他不仅为本校学生讲课,为老年大学书法班讲课,1996年,还和同道创办起“广养书法学校”。此外,他正筹划在保定市美术中学和河北大学艺术系创设书法专业,以期从小学到大学,系统培养社会上极其需要的书法教育工作者和具有真才实学的书法家。
 
        先生德高毕重,和蔼可亲,虽声名远播,但不以名人自居,不管是在校的学生,还是社会上的书法爱好者,只要登门求教,无不热情接待。青年们不仅在书法上得到他的谆谆教诲,在品德上也受到他潜移默化的熏陶。
 
        先生淡泊自守,不慕荣利。“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
 
        只有上了靶场,他才和年轻人笑争中环的多少,完全不像个长者。至于在书法上,与年轻人互相勉励共同求进,则始终如一。一九九五年元丹,他写了一首戏称向青年书友挑战的诗——“九五将飞龙在天,作书七十正当年。与君相约三千日,文馆争衡一百篇。“鼓励青年当仁不让。每遇书法交流的机会,他总是先推青年展露风采;甚至递纸倒墨,甘当陪衬。当青年取得进步时,他逢人说项,感到由衷地高兴。
 
        先生奖掖后学,不遗余力,急切地希望青出于蓝。他说,当初郑诵先等前辈书法家就是这样帮助青年前进的。郑先生曾有一首七律勖勉先生,成为先生攀登书法高峰的动力:“弟子先生孰是贤,昌黎《师说》信其然。华而不实人之患,富以多闻尔所便。向字远从千里外,相逢近在两年前。感君意气凌霄汉,拔帜书坛合有传。"先生没有辜负郑老师的期望,他又把同样的期望留给了后学。
 
原载《书法》1999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