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丹石艺术网 官网 专注艺术传承交流平台
关注官方微信
获取更多资讯

——熊任望先生二件临书作品读后

时间:
2019-03-31 22:07:08
来源:

摘要: “学古毋为假佐,标新贵有真知”,是熊任望先生撰以自励的。事实证明,先生在 书法的“学古”和“标新”上,已经达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

口吴占良
    “学古毋为假佐,标新贵有真知”,是熊任望先生撰以自励的。事实证明,先生在书法的“学古”和“标新”上,已经达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
    先生出生于汀苏靖江世家。高祖熊尔(号宜斋)是清代道成间大学者李兆洛高足。宜斋公曾书“有益无如书味好,可人还是菜根香”示儿孙。书法俊逸、淡雅,深得米、董家法。熊氏诗礼传家,宜斋公以教职终老。曾国荃有联赠日:“平生独以文字乐,此日口然水竹居。”先生之曾祖、祖父亦皆能书。父并擅诗,1 960年代与郑诵先先生多有唱和。正是基于此,先生自幼就受到了书法艺术的熏陶。关于日.年先生学书的经历,在《当代书法家精品集·熊任望卷》自序中稍有涉及: “四岁开始学书,由父亲亲授 稍长,大字临柳、赵,小字临《星录小楷》《黄庭经》.八岁上小学二年级时,校长命书‘授我以方’四个大字,使我有机会在大庭广众之中初试锋芒。十二岁,仿米南宫《行雨山铭》和《刀铭》,集联自赏,得到父亲的嘉许。十六岁,从中学校长盛逸白先生学《郑文公》。后从本邑书家朱立先生学《张迁》《鲁峻》和I《集王圣教》。再后自学《张玄》、‘二爨’。二十一岁入金陵大学,中文系教师丁延洧先生收藏汉至隋碑拓一百五十余种,慨允借观,使眼界大开。在此期间,读《广艺舟双楫》,即按康氏所示途径,从《龙门》人手,沿《张猛龙》等循序渐进,意图穷毕生精力广泛临习,以期有成。五二年院系调整后人南京大学,忝列著名书家胡小石先生门墙。毕业后,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河北文化学院、河北戏剧学校工作。执教河北文化学院时,除主课中国文学史外,兼授书法。自感书艺不精,难以胜任,乃向北京书法研究社郑诵先、王传恭两位先生请益。两位先生除当面教诲外,多次惠函、赐字、赠诗,勖勉有加。‘文革’中,进‘干校’锻炼,随身带孙过庭《书谱》与怀素《自叙》。后期逍遥自在,习草为乐:七二年,调河北大学。教学之余,学颜、柳、褚等楷书,二王行、草书,张旭草书,《石门颂》、汉简等隶书,《石鼓文》《天发神谶》等篆书,后又学章草,并时时观赏《墨迹大成》中自魏晋至明清众多书家的手迹,对书中三昧,略有所领悟。”
    先生以草书名世。其草书以真和行为基础,主要来源于柳公权的用笔,朱义章的劲健和李北海的体势:于此三家,先生都下过精深的功夫,并能以其精粹融于草书。《临兰亭序卷》为先生1994年临作。放大字体,每行六、七字不等,共56行。从布局上讲,已非原本格式。而其结字和笔路的使转,仍显见王书的痕迹。先生自幼接触《兰亭》,随着年龄的增长,临书的面貌也在不断地变化。明清诸家学古人,无论书画,虽署款“临某某”“抚某某笔意”,然观其作品,全以自家风格出之,此所谓“通会之际”,遗貌取神。即使是元之赵子昂,其《临兰亭》之作,亦是笔笔己意,多有化方为圆之处。而熊任望先生对《兰亭》的临习,参取多家,既沣意了唐摹之冯承素、褚遂良墨本,也深究了《开皇兰亭序》《定武兰亭序》等石刻本。并把赵孟頫、董其昌临本对观,用心之苦,非一般学书者可以想见。
    董其昌评柳公权曾说:“柳尚书极力变右军之法,盖不欲与禊帖面目相似,所谓神奇化   腐朽耳:凡人学书,以姿态取媚,鲜能解此。余于虞、褚、颜、欧,皆能仿佛十一,自学柳诚悬,方晤用笔古淡处。自今以往,不得含柳法而趋右军也。”今传世《兰亭》i者本皆为摹本或刻   本,如单纯从此学出,必使笔力靡弱,笔法单一,更不能学到王书古淡处。熊先生至晚年,案头还常置柳书《神策军碑》,揣摩体会柳书之笔法,其方笔实来自柳公权。先生临《兰亭》,用笔时见涩感,是先生体会李北海诸碑,尤其是《麓山寺》的结果。先生家中藏数页1960年代经郑诵先先生所批之《麓山寺》字课,多见郑先生对下笔处、欹侧处的关注。郑先生在《怎样学习书法》中说:…右军如龙,北海如象’,‘象’的意思是比方他的笔势,力大于‘象’,然而在谨严端重之中,含有恣纵飘逸的气概。”加之熊先生对《龙门》诸品的临习,以此书家之法融会于《兰亭》,自然是笔势灵动,有勃勃的生气。先生临《兰亭》,实是以碑入行的典范,此种风貌为熊先生所独有。
    对《临(兰亭)》的体会,从自跋和其诗作看,是颇为自矜的。先生在卷尾写道:“学古人书,初求似,继在似与不似之间,终乃不似,随学识年龄之增长,渐入佳境。今尚未到,记以自勉,他日可望反奴为主。”反奴为主,这是何等的胆量和自信。1995年8月,先生又有《临(兰亭)》诗:“真真假假说《兰亭》,翻覆临摹各自矜。我也效颦书一过,何如请问赵吴兴。”1995年秋,启功先生见到此卷,欣然于拖尾处作跋,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此卷信笔所临,展大真本,玉枕之后,独开生面。自识云反奴为主,盖深造有得之言,非预期,亦非豪语。”
    先生是学者,是古典文学研究家,不只学《兰亭》之字,同时十分关注《兰亭》之文。他以为“怏然自足”,应为“快然自足”;并引用大量证据,得出秘入唐太宗昭陵的《兰亭》亦是临本的结论,从而于“兰亭论辩”之外,又加一新说。“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联,为明代杨继盛(字椒山)所撰。郑诵先先生曾书此联。熊任望先生1994年为纪念郑诵先先生而临写。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熊任望先生在河北文化学院执教时,曾晋京拜谒郑诵先、王传恭二先生,执弟子礼甚恭。郑先生1963年赠诗云:人望老弟,近来书法颇有进益,戏成此诗亦兼以勖之也。弟子先生孰是贤,昌黎师说信其然。华而不实人之患,富以多文尔所便问字远从千里外,相逢近在两年前。  感君意气凌霄汉,拔帜书坛合有传。王传恭先生赠诗云:尺翰飞来喜欲狂,期年功力见精良。心摹手仿追唐宋,留侍书坛发异光,二先生之厚望可谓深矣。
    熊先生当时从郑先生学习《集王圣教序》、李北海《麓¨I寺碑》,还有郑先牛所擅长的章草;从王先生学习汉《礼器碑》。熊先生在1994年《临张迁碑跋》中说:“年十五,学《张迁》于同邑书家朱立先生。二十年后,又从京中王传恭先生学《礼器》.研斋(按为郑诵先)先生并为临数纸示范。前辈苦心,没齿不忘。”熊任望先生尊师重道之风,深为同侪、晚辈敬佩。
    郑诵先先生在书法上最大的成就是章草。融汉碑与“二爨”笔法于史游、皇象、陆机、索靖等传统章草之中,显得更加古雅朴茂。启功先生在《郑诵先先生法书遗墨汇编跋》中对郑先生的章草推崇备至。而熊任望先生对草书的求索,始自今草:后觉察欲写好今草,必通章草。在所临《出师颂》中,先生说:“中年学今草,下笔不能自休,类多浮躁,试学章草以救之”。从先生临写的郑书联中,可以窥见,既有郑书的沉雄古厚,又有飞动劲拔的自家风范,盖源于先生对张旭、怀素、黄庭坚书作的体会,于含蓄中有纵逸奔腾之势。在此临联中,有熊先生的边题:“辛丑重九,诵先先生曾书此联,发表于同年十月二十九日《人民日报》书法篆刻专页。原件不知收藏何处,未得一睹真迹。癸卯夏,应弟子之请,重书一副赐赠。三十年间,时时瞻仰,如亲謦款。今试仿先生笔意书写,藉表追慕之情?”师生之谊,溢于字间。对熊先生二件临书作品及其它临作、创作,可以借用郑诵先先生的一句话来评价:“问架存古法而行笔自运,博采众长而风格自成。”
原载《吴占良艺术丛谈》